唐代,佩剑的多是好侠的文人。佩剑除了防身和显示风度外,还融入了许多个人的情感和理想。有的诗人佩剑喻志,抒发自己对古代武侠的倾慕之情,以及空怀抱负的落寞之情,正如唐代诗人沈彬写的:“重义轻生一剑知,白虹贯日报仇归。片心惆怅清平世,酒市无人问布衣。”(《结客少年场行》)
有的人佩剑则是羡慕和模仿古代武侠为“知己者死”的君子之交。如唐代诗人王昌龄“结交期一剑,留意赠千金”(《少年行》)的诗句,将对君子之交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开元年间,裴旻因母亲去世,想请大画家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超度亡魂。吴道子说:“好久没作画了,如果裴将军一定要我画的话,只好先请将军舞一曲‘剑舞’好启发一下我的画思。”裴旻当即脱去孝服,持剑起舞,只见他“走马如飞,左旋右抽”,突然间,又“掷剑入云,高数十丈,若电光下射,旻引手执鞘承之,剑透室而入”,被抛起数十丈高的剑,竟然能用手持的剑鞘接住,使其直入鞘中,真是剑技绝招。当时,几千名围观者为之震惊,赞叹不已。吴道子被那凌厉的剑舞气势感动,画思敏捷,若有神助,很快一幅“为天下之壮观”的壁画就绘成了。
由于文人的参与,剑开始具有文雅之气,在后代的武侠小说中,那些持剑的高手多具有书生气质。
作者:李学朴
摘自:《意林》
时间:2024年1月刊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