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:学校里有个男孩特别爱打架,但奇怪的是,明明是他打了别人,事后又总是先委屈地哭回家——这导致他的父母觉得他被人欺负了,所以总是冲到学校来闹事。要见老师,要见学生家长,要他们道歉。老师经不住这样的折腾,就让同学们和这个同学保持距离。然后,这个男孩又委屈地哭回家,告诉家长说老师在班级里孤立他。于是家长又冲到学校里大闹,指责老师让他的孩子交不到朋友,坚持让老师给出一个道歉。校长就把老师叫到办公室,让其向这个打人的学生和他的家长道歉。
老师当场写下了辞职信:“我选择维护尊严。”
老师辞职了,学生胜利了。
不知道这个孩子接下来会成为哪个老师的学生,但我可以肯定,一直下去,这个孩子将很难获得同学的友情,更不会有难忘的师恩。在他成长的道路上,有的是数之不尽、需要不断去战胜的敌人。
确实,在我们的生活中,有些人会通过让别人道歉的方式而获得自己的尊严。而事实上,很多所谓的“对不起”,或许只是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,甚至避之不及的策略,仅此而已。坚持索要道歉的人,有时是遵循内心的原则,但也不排除自身的狭隘一一总以为必须为尊严去战胜一切的人,或并不是因为不具备认输的心胸,因人而异,因事而异。
那位不得已而孤立男孩的老师,顶多是辞去了职务;可是,那个男孩等到被社会孤立时,谁又来为他买单呢?
我经常对孩子说:“在和伙伴们相处时候,不要做一只刺猬——它看似在一时很好地保护了自己,但远不会有亲密的朋友。”
作者:刘贵平
摘自:《半月谈 品读》
时间:2020年12月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