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平时所见的小说不一样,苏方笔下的人物很会抓人,这个抓不是作者去抓,是通过语言,人物从故事里把你抓了进去,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。而短短的三言两语你就能在脑海勾勒出一个形象来,这些人物我们在生活中都见过,只不过都是成为酒过半醉之后的后半场。长久以来,我们对待感情态度都习惯了政治正确,提起不符合预期的感情,都是扼杀为主。扼杀在情绪还未积成云,扼杀在风起还未形成雨。好似每个人都害怕,害怕这种不稳定,害怕不正确造成的杀伤力。每个人都想安稳,想长久,想百年好合。而爱情的特质违背了人们的意愿,爱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,爱根本不理会人们的期许,他有自己的归途。所以,本该在这上面会有很多故事,结果我们读到的文章里少之又少,有也是遮遮掩掩,欲说还休。好像除了当事人,我们对此再一无所知。
《一些时刻》打破了这个局面,陈年、王麦、桔子、周游、黄磊,每一个短篇里都假设了一种关系的可能,并顺着这个关系的走向来预示感情的结局。可能苏方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,每一种可能的结局都不太好,但每一个短篇都让人看到充沛的生命力,在爱里的压抑、不确定、坚强、伪装、试探、不知所措、心甘情愿,这些含混在一起的聚合效应太有冲击力了,让人有想哭的冲动。
近几年来生活不是很遂意,对情绪的感知能力也渐渐增强,可能身为弱者的视角会更宽广一点。有一段时间失眠,起床抿一口酒,看静悄悄的夜。大概住在广场周边的原因,每次失眠起来的时候透过窗户总看到外面透亮的光,把夜晚衬托的特别繁华,把人衬托的特别矮小。由此想到很多电影里深夜失眠的角色,但却想不出他们的名字,有看老旧影片的、有杀猪的、有卖冰淇淋的、有吃过期的凤梨罐头的。而那些过时了的人和事,守在旧时光里、枯败的空荡荡的场景。这些场景开出的花可惜无人欣赏,我们一味向前赶,怕被时代抛弃,却在时代之前先一步抛弃自己。
那些喜欢在情爱里划分对错的人,想必要的也不是情爱。从传统价值观的定义来讲,苏方发声的对象是道德不正确的人,而在这些错乱的关系里更得以看清自己,没有人拿刀逼迫另外一些人,情爱如此,大抵很多事情都如此,只不过后来附加了太多条件,让人不堪重负。是人都会有故事、有委屈。
“人们似乎生活在有时和或许的世界里,但他们希望继续生活在永远的确定中。”很多作家都或多或少的表达过相似的意思,但却鲜少有人这样做,好似每个人都很默认生活附加的条件,现世安稳一样。我在看书的过程有几次脑补了木子美老师,发觉还真有点意思。而在此刻,木子美老师刚发了一条微博:“40岁了,我并不追求活得体面。体面呢,会让你活给别人看。而我仍旧喜欢七情六欲,善和恶都会释放,丑和美都会展示,我恨你了又爱你了,高兴了又生气了,就这样就那样。才不考虑什么社会责任呢,谁乐意为三面锦旗活着啊。 ”
嘲笑捞月亮的人,好像就够到了月亮似的。(来源:豆瓣)
|